每個人都曾經歷過對羽球什麼都不懂的階段,
應該也有過那種人家說什麼都好的時候,
通常就會有人跟玩相機的新手一樣,
看到別人拍到漂亮的照片,
就會一昧地追求器材上的提昇,
相信這方面的人應該還不少,
幸好金三順還有理性,目前為止還沒淪陷,
要不然就要家破人亡了啊~
其實,久了自己也會慢慢地對這些東西有些許的概念,
畢竟器材對於功力的提昇,只能作為輔助的工具而已,
即使有頂級的球拍,沒有紮實的基本功,
再怎麼打也不會變成選手...
不知道各位愛打球的朋友們有沒有碰過一種情形,
就是已經打球到一段時間後,各方面都有基本水準,
實力就會莫名其妙停留在某一階段很久,
不知道是不是所謂的"撞墻期"啊?
而且持續的時間還不算太短,
這時候我就會檢討自己是不是已經鬼打墻了,
如果是的話,可能就要尋找突破瓶頸的方法,
如果不是,就會好好仔細檢查裝備一番,
而裝備不外乎球拍.球線.鞋子etc...
但另外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-磅數,
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,
個人認為不需要盲目地追求高磅數,
畢竟我們沒有選手級的爆發力及擊球點,
適當的磅數才能發揮個人特長,
但不一樣的磅數與不一樣的球線,
也會有很大的差異,
像我個人從一開始從YY BG-65打到現在的BG-85.95,
其間秉持著冒險犯難的精神,幾乎YY每一種線都試過,
磅數也由原本的24P慢慢加到現在的26.27P,
金三順沒有要炫耀的意思,只是經過幾次調整後,
這樣的線型.磅數比較適合自己而已,
在網路上有看過球友調整磅數的方式給大家參考一下,
以2支24P的拍子來說,當其中1支線斷了,
就略加適合的磅數(ex.1/2P.1P or 2P)於那支斷線的,
而下次就換另一支,在其中就應該能找到適合的磅數,
這樣的方式也可以讓手腕慢慢得到適應,
不致於一下子承受高磅所帶來的壓力,
也比較不容易受傷,相對地,
對於打球的手法也更要求細膩.謹慎,
因為高磅對球的反應速度更快,
簡單說就是,球停留在拍面上的時間縮短,
各種球路的打法.力量可能就需要略作調整,
不然,增加磅數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實質意義了,
一點小小意見給大家參考,如果有錯誤的地方,
希望能夠不吝指正喔~